深圳/佛山,2025年7月24日——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:深圳某企业订单排至11月,佛山协作机器人销量同比激增200%,2025年上半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.93万台,同比增长35.6%。这一轮爆发式增长,源于国产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与下游需求的双重驱动。
核心部件国产化率突破80%
“以往交付一条3C产品生产线需要60天,现在30天就能完成。”深圳某机器人企业负责人黄海荣透露,关键在于减速器、伺服电机、控制器三大核心部件的国产化。以谐波减速器为例,国内企业通过材料创新将寿命从2年提升至5年,成本下降40%,直接推动3C、新能源、船舶等行业机器人采购价较三年前降低35%。
需求:3C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
红利与产业升级形成共振:国补手机、电脑迭代加速,3C行业对高精度焊接、组装机器人需求激增;新能源电池产能扩张带动搬运机器人需求翻倍;船舶制造智能化改造催生重型协作机器人新赛道。佛山某企业生产的20kg负载协作机器人,因能精准完成船体分段对接,今年已斩获5亿订单。
技术迭代重塑竞争格局
国内企业正从“替代进口”转向“定义标准”:深圳企业推出全球首款5G远程操控焊接机器人,时延低于10毫秒;上海团队研发的AI视觉引导系统,使分拣机器人适应99%的工业场景。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谭维佳指出:“当核心部件、算法、软件全部实现自主可控,国内机器人产业正从‘规模扩张’迈向‘价值创造’新阶段。”
、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