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阳以30.4℃的高温开启入伏首日,较常年同期显著偏高,让市民感受到“三伏天”的威力。然而,这座“避暑之都”并未被高温“攻陷”——仅隔一日,21日最高气温便骤降至25℃,气温呈现“高开低走”态势,凉爽空气迅速“接管”城市。
贵阳的“清凉密码”藏在地理与气候的双重馈赠中。地处云贵高原,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,夏季受西南季风与副热带高压边缘气流共同影响,多阵雨或雷雨天气。入伏首日虽短暂升温,但21日受东北风带来的水汽影响,全市普降阵雨,气温随之“跳水”。监测数据显示,21日12时,贵阳空气质量指数(AQI)仅为15,PM2.5浓度低至3微克/立方米,空气质量持续保持“优”级,凉爽与清新同步在线。
气象专家分析,今年贵阳入伏后气温波动与雨带位置密切相关。未来一周,全市将维持“阴雨相间”模式,最高气温在25℃至30℃之间浮动,夜间最低气温稳定在21℃左右,昼夜温差达8℃至10℃。这种“夏无酷暑”的天气,让贵阳成为南方城市中罕见的“天然空调房”,也为市民提供了“白天避暑、夜晚添衣”的独特体验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