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上半年,国内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迎来里程碑式突破。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AI眼镜品类成交量同比激增10倍,入驻品牌数量较去年增长超3倍,均价从2000档下探至1500元区间。这场由技术创新驱动的消费,正在重塑人们对智能设备的认知边界。
技术普惠催生效应
在小米之家北京合生汇店,售价1499的AI墨镜长期处于缺货状态。"单店销量突破100台,首购用户占比达81%,很多消费者进店直接问有没有现货。"门店销售顾问吕嘉伟透露。这款看似普通的墨镜,实则集成了实时翻译、食物热量识别行情监控等20余项AI功能,其第一视角拍摄能力更让视频创作门槛大幅降低。
雷鸟创新硬件产品负责人杨克晓展示了更前沿的应用场景:通过AR导航功能,镜片上实时叠加的路线指引如同汽车HUD系统;采访时自动生成的电子提词器,彻底解放了双手。数据显示,该品牌用户月活跃度同比增长314%,日均使用时长突破2.3小时,影音娱乐、移动支付等功能的加入,使AI眼镜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场景。
产业链协同突破成本瓶颈
市场爆发背后是完整的产业生态支撑。国内已形成从光学模组、芯片设计到应用开发的完整链条,补贴政策更推动关键部件成本下降40%。京东平台显示,主流品牌均推出12期免息分期服务,部分型号支持以旧换新补贴,进一步降低消费门槛。
"现在买AI眼镜就像2010年买智能手机。"行业分析师指出,当首购用户占比超过80%,意味着市场已完成从极客群体向大众消费者的跨越。预计全年出货量将突破800万台,催生千亿级市场规模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