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,曾创下单季8111万次下载纪录的DeepSeek,二季度月均下载量骤降至2258.9万次,降幅达72.2%。这场流量雪崩,折射出国内AI产业发展的深层。
技术理想
尽管创始人梁文锋坚持“不做应用,只做研究”的开源路线,但竞争对手的价格已显成效。阿里云将通义千问API成本降至DeepSeek的1/3,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开放免费商用授权,直接冲击其“高性价比”标签。某电商平台开发者算了一笔账:“同样完成10万次代码生成,使用通义千问每月节省12万。”
场景成胜负手
当腾讯元宝凭借微信生态占据办公场景,Kimi通过“长文本处理”绑定学术圈时,DeepSeek仍停留在通用型工具定位。某高校AI实验室负责人坦言:“学生用DeepSeek写论文初稿,但降重、查重还得切换平台,这种割裂体验导致用户流失。”
开源生态的价值重构
尽管商业数据下滑,DeepSeek在技术社区的影响力持续扩大。杭州某高校将其开源代码纳入必修课教材,中关村基于其架构的初创项目融资成功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。正如梁文锋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所言:“我们不做流量的奴隶,要做时间的朋友。”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